
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文图】11月20日,2025中国(中原)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在郑州航空港区举办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和“十五五”谋篇布局之年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。作为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和“助推器”,会展业面临怎样的形势,将迎来哪些机遇?多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在会上建言献策。

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曲维玺认为,会展经济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、国内与国际的重要平台和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一环,将迎来结构性、战略性的发展机遇。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聚焦高质量发展、扩大内需、绿色转型、高水平对外开放等,这与会展经济的内生价值高度契合。
具体来看,会展是打通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的关键节点,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。随着人工智能、元宇宙技术的成熟,数字会展等融合业态将迎来新发展。在此背景下,会展业将迎来五大发展机遇。
机遇一:消费类展会引领新消费、创造新场景
消费类展会是激发消费潜力、打造国潮品牌、培育新型消费的重要场景。比如,上海举办2025年全国精品首发季暨“首发上海”系列活动,不断丰富首发平台载体,推动消费提质升级;再如,成都通过举办全国糖酒会等重大展会,深化展城融合,拉动消费。
各地将消费类展会视为刺激消费、提振信心的有效工具,预计将通过消费券、购物节等多种形式与之联动,提供直接支持。
机遇二:产业会展的“精准化”与“价值链”重塑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部署,服务于特定产业链(如新能源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)的专业展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展会价值不再仅是“展示”,而是提供“解决方案”,成为技术交流、供应链匹配、投融资对接的一站式平台。
机遇三:数字会展的“深度融合”与模式创新
随着“数字中国”战略深入推进,相关技术不断成熟,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标配,未来展会将是“线下沉浸式体验”与“线上无限触达”的结合。比如,利用VR或AR技术打造永不落幕的3D虚拟展馆。
同时,数字化工具能帮助展商降低参展成本(如差旅、物料运输等),还能提升获客效率和销售转化率,其ROI(投资回报率)也将更易量化,吸引更多预算。
机遇四:绿色会展的“ESG价值”与品牌溢价
“双碳”战略与ESG理念纵深推进下,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《环保展台设计制作指南》等行业规范,为绿色会展提供指引。
对于展商来说,绿色搭建、低碳运营、废物回收等是塑造品牌形象、吸引优质合作伙伴的“必要投资”。同时,这将催生服务于绿色会展的专业公司,如环保展具租赁、碳足迹核算、绿色认证等,形成新的产业链。
机遇五:城市会展经济的“能级跃升”与差异化竞争
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,各地需要错位发展、差异化竞争。比如,一线城市向“国际型”“首发型”升级,县域及产业特色城市可凭借其产业集群优势,打造“不可替代”的专业主题展会,实现“一城一品一展’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

商务部原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、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前会长崇泉认为,中国会展业要在强化创新驱动、拓展国际视野、深化区域协同、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力。“当前全球会展业正经历深刻变革,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,推动会展模式加速从物理集聚向趋势融合、全域联动转型跃升。全球会展资源要素呈现新的流动趋势,人工智能、元宇宙等新技术在重塑会展业态。”
英富曼会展集团(中国)董事、副总裁张明说,根据《UFI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》最新数据,2025年全球展览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。在2024年实现16%的收入增长基础上,UFI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收入增幅将进一步达到18%。但同时,会展业传统市场领导者与新兴市场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。印度、阿根廷、马来西亚等增长比较显著。
福建荟源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有类似的看法,他认为,会展出海将迎来新机遇,该公司在越南、菲律宾、印尼等地有新的布局和尝试,取得了一定成果。
本次交流会以“枢纽赋能 会展焕新”为主题,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展主办机构、行业协会代表和企业负责人近400人齐聚中原参会,共话会展产业融合与创新。
责编:陈玉尧 | 审校:陈筱娟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
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